
《間歇性斷食 vs 卡路里限制》
少吃不是重點,連續空腹不吃的時間才是重點
❤❤斷食就是關鍵❤❤
過去幾十年有關熱量攝取與健康狀況的研究,已經確認了卡路里限制(Calorie restriction; CR)可以改善代謝症候群、延緩老化、預防慢性病、促進細胞自噬與新生、甚至影響生物體的表觀遺傳。
卡路里限制,就是限制(減少)熱量的攝取。研究人員在設計卡路里限制的動物試驗時,通常就是讓實驗鼠挨餓,減少攝取30-60%的熱量。在做法上,就是每天在固定時間給予減量的飼料,而實驗鼠,因為每天處於挨餓的狀態,因此一看到飼料就很快吃完了,然後就只能喝水等待明天的下一餐。
很明顯的,這樣的實驗過程不只是卡路里限制(減少熱量攝取),而且也是斷食(空腹長達22小時)。也就是說,當實驗結果顯示任何正面效應的時候,其實我們並沒有辦法分辨,那是因為卡路里限制?或是因為斷食?
2021/10/18發表在《自然•代謝》期刊的這篇研究報告,就很聰明的設計一套動物實驗,可以分辨卡路里限制或斷食的效果差異。該研究發現:
1. 看似卡路里限制改善了胰島素敏感度,其實還必須要斷食才會有效;
2. 即使是沒有減少熱量攝取的斷食,也可以得到卡路里限制的新陳代謝和基因表現;
3. 過去一直認定卡路里限制可以改善血糖、提神醒腦、延年益壽青春永駐,但光是減少熱量攝取是不夠的,還是需要斷食。
所以,結論很清楚:「斷食」才是「卡路里限制」的健康機制,「長時間空腹」優於「減少熱量攝取」。

少吃有效?還是運動有效?減重就是少吃,多動不會變瘦
這篇2011年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臨床試驗,確認「節食」是有效的減肥方法,而且比運動或衛教有效。
總共(最終有效資料)有93位試驗者在2005四月到2008八月間,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的醫學院,分組進行為期一年的試驗

為什麼吃飯不要吃太快?
「食慾」荷爾蒙在你開始進食後,會逐漸停止分泌,因此會慢慢降低你的食慾;
「飽足感」荷爾蒙在你開始進食後,會逐漸開始分泌,因此會慢慢提升你的飽足感。

早餐吃得像國王?這句話是誰說的?
大家一定都聽過:『早餐吃得像國王,午餐吃得像王子,晚餐吃得像乞丐』。這句話是誰說的呢?這句話已經流傳了多久?聽起來是一個很有智慧,而且是大家都廣泛接受的一句至理名言。
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句話是誰說的?背景是什麼?

生酮飲食,會導致血油上升
糖尿病患者,基本上就是處於生酮反應。
至於市面上常見的「生酮飲食」,就是藉由不攝取碳水化合物來阻斷「燃燒葡萄糖」這個管道,強迫身體細胞進入「燃燒脂肪酸」的模式。
所以,生酮飲食的血液油花,自然就像是糖尿病的血液油花,也就是中間那支試管。
請問這樣的油花會有任何健康好處

正在斷食中,還可以跑步、健身嗎?
這裏所說間歇性斷食有168斷食與52斷食,這兩種斷食型態不同,而我們這裡所要提示的主要是針對一般人的基本運動,不是針對特殊運動或運動員型態,如果你有特殊的運動需求,並不在這篇的討論範圍之內。斷食期間還是避免中高強度的運動,以下我們就分開來說明,我們先來說說168斷食的狀態。

7週內,體重已減輕了5.8公斤
自從懷孕生小孩後,身上多出來12公斤的肥肉已經跟著我11年之久, 默默成為我的貼身保鏢, 說什麼都對我不離不棄, 當中曾嘗試著到健身房運動減重,但體重最多只減輕了一兩公斤, 並且就在62公斤上上下下不斷地漂移著。
為何減重對我來說很困難呢? 因為我們全家人都是美食主義者…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