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斷食是改變飲食習慣,長期執行當然也會對腸道生態產生改變。在斷食的不同階段,消化道的狀態也會產生不同的變化,因為身體開始適應斷食的飲食節奏,尤其是少吃了一餐或兩餐,當然吃進去的少,排出來的也會減少。所以在食物的選擇與搭配上,應該特別注意蔬菜與高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取量需要提高,才能夠維持腸道消化的正常運作。
透過《藻餐套裝組》的產品,也可以改善因為斷食所造成的問題,一天份相當於一斤的地瓜葉,參考:
藻餐高纖,是有多高纖?
在執行間歇性斷食第一個月、第二個月、第三個月,每個人的排便狀況會因為個人的體質有不同的變化,有人初期有便秘的情況,有人第二個月排便會有沾黏的情況,所以在斷食期間注意自己的食物選擇,盡可能養成固定時間上廁所,每天觀察排便的形狀、顏色、氣味、份量 ,並且做成紀錄,這樣子你就知道身體變化的狀態。
如果身體真的有不適應,就停止斷食恢復正常飲食再觀察。但是如果沒有太大的不舒服,可以持續執行斷食一段時間,觀察排便情況是否有改善,再評估是否適合個人繼續執行。
所以在斷食期間的食物選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
1、盡量多吃蔬菜與高膳食纖維的食物
2、需要補充足夠的水份
3、適當的補充益生菌
4、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

斷食的11個階段,讓身體重生的過程
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,主要是還自於葡萄糖與酮體,經過一串的生化反應來供給能量給細胞,簡單說都是發電,一個是燃煤,一個是天然氣。
葡萄糖來自於碳水化合物,而酮體是來自於脂肪,目前的生酮飲食就是來自於,利用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搭配,在葡萄糖不足的情況下,將能量來源改為脂肪為主,燃燒脂肪產生酮體來提供身體能量。


小夜班的168斷食如何執行?藻餐如何替代?
執行168斷食的重點原則是:16小時以上的斷食,至於8小時的進食時段,如果少了也沒有關係,你就變成186或者是204的斷食狀態。所以你進食的最後時間開始,到下一次開始進食至少要16個小時以上。


突破斷食瓶頸的四大建議
現在我們一起來思考,看看如何解決這些問題。
我們發現有許多人遇到瓶頸的原因,不是飲食習慣太難克服,或是身體有極大的不適應,而是心理因素。
所以,我們就從日常生活中會嚴重阻礙斷食的事件,或是從簡單就能改變的事情做起。

新陳代謝(metabolism)是什麼意思?
在醫學上,新陳代謝(metabolism)其實是指生物體內用於維持身體機能的化學反應的總稱,又可分為同化作用(anabolism)和異化作用(catabolism)兩種,簡單說就是整個身體”分解”與”合成”的總和。
我們說新陳代謝不良,就是代謝不良,就是身體在分解與合成的部分不良。我們所說”代謝不良”很主要的是在說與”基礎代謝”所造成的問題。